卫辉市高级中学(原卫辉市第二高中),有一份校报名叫《今朝报》,每期必送我。每当我看到某同志汗流浃背蹬车将新出版的《今朝报》送给我时,就会产生一种冲动,总想写点什么,暂不论报纸的内容质量好坏高低,就为期期送我这份情谊和精神,让我感动和难以忘怀……
《今朝报》原主编是由一位高三的年级主任名叫郝陆林担任,我与他交往不多,但神交已久,都爱写点东西,彼此互相关注,特别是我儿子到二中上学之后,更增加一份亲近感。由此,我对二中的校况了解由表及里的增加了许多。
往日,对二中的印象不佳,校史短,校园地势低洼、窄小,师资力量不足,校风很坏,打架斗殴成风,进入二中的学生仿佛都为二等“公民”。因此,每当提起二中时,总是不屑一顾的态度,不予关注。
就有这么一天,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起卫辉的各个高中的情况,因为,自己的儿子长大了,要进高中读书了,选择哪个学校摆上了我的议事日程。一中想当然是卫辉乃至豫北地区的名校,校史悠久,名人倍出,佳话连篇。而我却选择了印象不佳的二中让儿子去就读,这又是为什么呢?凭着“圈内”人士的举荐,凭着自己深入校园的重新考察、审定。二中真实不可想象的变化:学习氛围好,校风很正,学生中没有浮躁的比吃比穿、谈情说爱。从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爱岗敬业,特别是一句响亮的口号震撼着我:“高级中学没有差生,我们会将差生变成合格生,合格生变成优秀生,优秀生变成尖子生”,一种人情味很浓的教学理念,让师生和家长都进入了一种遐想的意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更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,儿子进步了,不单单是学习成绩,而是全面发展了,特别是儿子经常提到老师们的忘我工作。每日清早第一个走进教室的是老师,最晚走出教室的还是老师,课间学生放学的街头路段,还经常有老师巡视、护送学生的身影。二中让人真真实实的感受到变了,特别是老师那股干事创业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令人敬佩和颂扬。
而二中的领头人却在社会上褒贬不一。有人说:校长“麦秸火”脾气,瞪眼发火家常便饭,理论多,实践少,没有人情味等等。实际我对校长还是有所了解的,因为我们是文友,交往多年,固然社会上议论很多,校长实际是个文人,是一个靠顽强拼搏从大山走出的农家子弟:著书写文章是他的拿手好戏,干事创业更是劲头十足,说话办事风风火火,但有时说话脑子一热,往往伤及他人,而自己浑然不觉,很有特色的个性,正是他遭人非议的重要症结。他思路开阔,反应敏捷,出招新奇,雷厉果断,但也有马失前蹄的错误。
有一次,他召集社会名流到校座谈,本意是聆听社会各界对校领导和学校的工作的看法和建议,而他滔滔不绝一口气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和下步工作打算,直至中午12点多。还没等大家发表意见,他就又热情地将来宾领进餐厅就餐。当他兴致勃勃地来到我面前敬酒时,我提醒他说:“你今天让大家来干什么了?”他说:“提意见呀!”“你让哪位发言了,你听到几条建议和意见?”此刻,他才恍然大悟,在脑袋上重重拍了一巴掌,连连说道:“罚我酒,罚我酒”。他端起白酒,连喝三碗,不胜酒力的他就此醉了……。
事后,他约我,想再次听听我的意见,我就以个人的愚见告诉他:学校整体发展不错,后劲十足,更是难得可贵的是至上而下那种默默无闻,乐于奉献的精神,此势头一定要保持。同时提醒他:领导,是靠部下来落实自己的指令和任务的。这就需要领导富有权威,而领导的权威首先是让部下接受自己,他们才能去用心干好工作和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,去完成任务。如何让部下接受自己,认可自己,这就需要领导多关心、爱护部下,多付出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召部下,不能让浮在面上的“能人”一叶障目,更不能让不会媚上的踏踏实实干活的老实人吃亏……。
我的一席话是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,针对性很强的有感而发。因为对二中的特殊情结,我有一个很简单但真诚的祝愿:愿艰难中起步的二中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,始终保持高昂的发展势头和持之以恒的爱岗敬业精神,一步一个脚印,实实在在发展自己,壮大自己,恩泽后人,在卫辉教育史上,再浓浓地添上一笔,那时,再让卫辉人对你的风采刮目相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