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八“卫高”的“朝令夕改”
【字体: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八“卫高”的“朝令夕改”
作者:记者 胡殿…    教育新闻来源:新乡日报    点击数:160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/5/9
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——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

“卫高”的“朝令夕改”
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八

记者 胡殿芳 实习生 李红梅 潘琳琳
  

  什么是 “朝令夕改”?——今天早上决策的事是正确的,如果晚上过时了就得改。换句话说,这叫与时俱进。这就是卫辉市高级中学的 “朝令夕改”新解。正如“卫高”校长李宪文说的那样:再好的制度,长期执行,也是一潭死水。
    2002年 “卫高”在校生1000多人,而现在是5000多人。对于一个学校,成绩才是硬道理。为此,“卫高”实行了一个大胆的举措——权力下放,重心前移。所谓“权力下放”就是让3个校领导分管3个年级,掌握更大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。所谓“重心前移”就是把中层领导分到年级担任年级主任、副主任,学校的精锐力量向教学一线倾斜。很快,3个年级形成了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的竞争局面,教学成绩逐步提高。
   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,这种权力下放的做法是符合 “卫高”实际情况的,但任何制度都不是永恒的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做法的弊病日益凸显。例如,每次研究学校工作时,3位领导总是不自觉地站在本年级的角度,不能兼顾全校。深思熟虑之后,领导班子断然决定对年级体制进行完善。3个校领导不再分管年级工作,每个年级只留一个中层领导担任年级主任,同时从各年级提拔两位优秀教师分管年级教学和学生管理。经过短暂调适,“卫高”的校园里再次焕发出生机,高考成绩连年突破。
    此外,“卫高”的教学管理制度也一再变革,“卫高”以前实行的是教研组办公制度,学校规模小的时候,这种模式较为适宜。但近几年来“卫高”发展很快,由原来的一届两个班到如今一届18个班。经过商讨,学校决定推行年级集体办公制度,这样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协调各科教学,方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。但由于大家原有的观念根深蒂固,看似简单的决策推行起来却异常艰难。为此,李宪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请大家畅谈年级办公的弊端,力求将弊病缩小到最低限度。很快,“卫高”正式实行年级集体办公制度。因为亲身体会到了好处,如今说起这种方法,很多老师都表示赞赏。
    对于班主任、任课教师的聘用,“卫高”实行的是“双向选择,三级聘任”模式。“双向选择”是校方和教师之间的选择;“三级聘任”是学生自己拟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,学校根据学生意愿确定班主任,班主任再聘任各科教师。
    这一制度始于2002年6月。如同其他改革一样,班主任竞争上岗制也遇到了阻力。一开始,竞聘班主任的老师少得可怜,而且报名的大多是原来的老班主任,许多中青年教师不报也不敢报。为改变大家的观念,李校长把30岁~40岁之间的教师召集起来,动员他们积极竞聘班主任。这一年,学校需要30名班主任,竟报了52人,竞争非常激烈,一下就换掉了10个班主任……
    如今,政策之初的阵痛已经在“卫高”这片土地上渐渐淡去,但“朝令夕改”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,正如李校长所言,学校的中心是学生,不是老师,不是领导, “卫高”所有的制度都必须围绕学生,有损学生利益的制度只能改,而且必须 “朝令夕改”。

(摘自新乡日报09年5月19日教育周刊)

教育新闻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卫辉市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:豫ICP备11016196号 管理登录 | 
地址:河南省卫辉市健康路北段49号 邮编:453100 联系电话:(0373)44863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