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六“卫高”的学生懂得感恩
【字体: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六“卫高”的学生懂得感恩
作者:记者 胡殿…    教育新闻来源:新乡日报    点击数:216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/5/9
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——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

“卫高”的学生懂得感恩
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六

记者 胡殿芳 实习生 李红梅 潘琳琳
   

     近年来,卫辉市高级中学的升学率稳步攀升,这与该校大刀阔斧进行教改是分不开的。本报之前以《将教改进行到底》为题报道了该校开展的“五步导学法”,今天我们再说说“卫高”别出心裁但收效明显的“感恩教育”。
    大家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《背影》,你一定还记得“父亲”吃力地爬上站台时,先生眼睛里的那一抹水汽。
    “卫高”80%的学生来自农村,很多家庭并不富裕,父母供应孩子上学并不容易。哪个家长可以舍得下孩子?哪对父母可以无视儿女的成长?所以“卫高”实行了“感恩教育”。
    “卫高”经常要求各年级组织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,用信封装好,放在父母床头。刚开始,很多同学不以为然,认为这是“搞形式”,甚至觉得矫情。可当他们真正坐在书桌前,摊开纸笔时,一句一句写着感恩的言辞,写着他们也许平常永远说不出口的语言,心渐渐开始变得虔诚。一位高二女生告诉记者,有一次晚自习写信时,好多同学都忍不住流泪了,还有两个同学难受得跑出了教室……
    因为感恩,所以懂了父母的艰辛,所以明白了学习机会的不易,所以感恩成了一种激励。家长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,那么就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吧。
    “卫高”每周一都要请40名到80名家长来学校,每次考试后,优秀学生家长、进步大的学生家长,会披着“优秀学生家长”的绶带来校参加活动。学校将安排家长坐在孩子旁边听课,这便是“卫高”为激励学生而开展的“阳光行动”。采访中,李宪文校长回忆起一天晚上,一个班的班长找到班主任反映:某某同学不知道怎么了,上课下课一直哼歌,影响周围同学学习,说他也不听。原来,这个学生的妈妈那天上午来学校听课了,这让他兴奋不已。
    除此之外,“阳光行动”还包括请家长参加周一全校师生的升旗仪式,这也是“卫高”一周内最精彩的“教育早餐”。家长听课后,年级主任会带领家长参观学校,请家长对学校的后勤服务进行监督。还有家长座谈,家长可以给学校提意见,并与班主任、任课老师直接交流,了解孩子在校情况。另外,组织家长观看学生课间跑操也是一大特色。
    “阳光行动”带给孩子们的激励是显而易见的。但教导学生光有“激励”不成,李宪文感叹:“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好教育!”
    李宪文说,高中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,正处在叛逆期和青春期,容易出现打架、早恋、上网等情况。
    沉疴须用猛药,矫枉必须过正。“卫高”决心严肃校风校纪。2002年秋季开学典礼过去不到一周,一纸告示打破了校园的平静:开除一名打架的高一新生。而这名学生是“卫高”优秀教师左现枝的亲侄儿。大家都没想到会这么快且这么重地处理一名教师家属。诚如李宪文所说,严肃学校制度,必须以儆效尤。李宪文甚至已经准备好要和左老师理论了,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左老师根本没有来。事后,左老师说,她知道即使说了也没有用,李校长不会同意的。而且惩罚重一些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。另外,作为一名“卫高”老师,她有责任维护学校制度,支持校长的工作。其实那段时间,左老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,亲戚朋友都埋怨她不去替侄儿说情。
    “我不能因为怕伤害一个学生的感情,而伤害了全校学生的感情。”李宪文笑着说,这些年因为处理学生,他得罪了不少朋友、老师和领导。
    教育不是万能的,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好教育。严格的管理,良好的校风,是“卫高”迅速崛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。“卫高”的教育离不开感恩、激励和惩戒。无需多言,成绩说明一切,如今的“卫高”已经是“门庭若市”。据悉,“卫高”目前有“两多”:一是要求送子女来读书的家长多,二是前来考察学习的教育界同仁多。
    毋庸置疑,“卫高”,已经成为当地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
(摘自新乡日报09年5月12日教育周刊)

教育新闻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卫辉市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:豫ICP备11016196号 管理登录 | 
地址:河南省卫辉市健康路北段49号 邮编:453100 联系电话:(0373)44863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