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三 “卫高”风景线:双语升旗
【字体: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之三 “卫高”风景线:双语升旗
作者:记者 胡殿…    教育新闻来源:新乡日报    点击数:175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/5/9
《新乡日报》系列报道——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

“卫高”风景线:双语升旗
卫辉市高级中学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三
记者 胡殿芳 实习生 李红梅 潘琳琳文/图

   卫辉市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,可是它所做的一切并不普通。7年来,这所学校不断爆出各种新闻,比如“卫生运动”,让校园干净的令人惊叹;比如 “戒烟运动”,偌大校园竟然找不到一个烟头;比如“书写广场”,数千名师生在操场上同时练习板书……今天,记者将与您分享这个学校特有的“双语升旗仪式”——
    这是一种特殊的升旗仪式,特殊在它的每个环节不仅用汉语,而且还用英语。
    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升旗仪式。震撼在6000名师生一听到《运动员进行曲》,就开始向操场集结,无需任何聒噪的吆喝做指令。
    但这样的升旗仪式在“卫高”却是那样平常,平常到每周一次,而且已经坚持了6年。
    早就听说“卫高”的双语升旗很棒,为了亲身体会,4月27日早晨7点10分,记者如约赶到“卫高”。此时,刚下早自习的孩子们正在吃早饭。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们最紧张的时候,因为早饭后还要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,所以每个人都显得行色匆匆。
    7点20分,学生们还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升旗仪式10分钟后就要开始,6000名师生能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吗?记者不禁捏了把汗。正在这时,学校广播里开始播放《运动员进行曲》,令人惊叹的事情发生了,仿佛瞬间,学生们从雏凤园、从过街天桥那边的食堂和宿舍等各个角落开始向操场集合。随着过街天桥上人数逐渐减少,短短七八分钟,学校操场上已经站满学生。每个班级的队伍稍作整理,数十个方阵立即变得整齐划一。集结完毕,时针刚好指向7点30分。这一幕如果在军营也许很平常,可是发生在一个县城的中学,发生在一群孩子身上,该是何等的壮观。不到现场,也许你无法体会。
    7点30分,升旗仪式正式开始。当4名身着统一服装的旗手抬着五星红旗,迈着方步来到旗杆下,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,现场一片肃静。尽管无声,但毋庸置疑,现场每个孩子心头都涌动着一种特殊的感情。
    升旗结束后,是“国旗下的宣誓”。在高三(10)班女生肖超男的领读下,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操场上空回荡: “我是 ‘卫高’人,我有最疯狂的梦想。我非常自信,我潜力无穷。我要刻苦学习,遵守纪律,锻炼身体,全面发展,超越自我,走向成功。”记者早已远离学校生活,可是听见这样的宣誓,也不禁心潮澎湃。可以想象,那些青春勃发的学生,当那样的誓言从胸中发出,无异于一次自我的发掘和对自我的肯定。之后是 “国旗下的讲话”。这个环节每次都由不同的班级自己选择话题。这次是高一 (7)班的苏媛媛和高明同学主持,他们选择的话题是 “手机”。整个过程,高明用英语,苏媛媛用汉语,两人在肯定手机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告诫大家如果使用不当,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,耽误学习。
    升旗仪式结束时,已经7点40分,8点整就要上课。当主持人宣布结束时,记者以为大家会一窝蜂四散开来,谁知整个队伍一丝不乱,每个班级从不同方向按照顺序排队离开操场,又快又有秩序。
    升旗仪式主持人肖超男同学说,一周的学习会很累,所以周一的升旗仪式会给自己起到鼓劲的作用,她感觉非常好。高二(3)班的陈金燕说,双语升旗激发了她学习英语的兴趣,现在她的英语进步很大,很多同学都喜欢双语升旗。
    校长李宪文说,自信是一种能力,自信也是一种魅力, “卫高”的学生必须学会自信,国旗下的宣誓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设计的。谈及双语升旗,李宪文感慨道,当初这个做法很多人不理解,认为升国旗不应该用英语。但是他认为这种想法很狭隘,英语是国际化语言,双语升旗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,何乐而不为呢。谈到集合方式,李宪文笑道,刚开始时,也需要老师通过喇叭吆喝指挥,又乱又慢。之后一个学生建议播放 《运动员进行曲》作为集合信号,当时有的老师担心孩子们不听,李宪文说: “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我们的学生。”事实证明,效果非常好。记者离开“卫高”时,教室里已经传出朗朗读书声,而“我是卫高人,我有最疯狂的梦想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……

(摘自新乡日报09年4月28日教育周刊)

教育新闻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卫辉市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:豫ICP备11016196号 管理登录 | 
地址:河南省卫辉市健康路北段49号 邮编:453100 联系电话:(0373)4486393